尊龙a9旗舰厅

你的位置: > 尊龙a9旗舰厅 >

《人类艺术万年史-265》中国戏曲改良运动

已阅读:次  更新时间:2024-05-23 04:12  作者:admin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适应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需要,在中国戏曲史上,出现了由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所倡导、并得到戏曲艺人广泛响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具有鲜明的近代色彩的戏曲改良运动。由于戏曲改良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相配合,与诗界革命、小说革命、新文体运动相呼应,因而锋芒锐利,声势浩大,使近代后期的戏曲艺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文学史家阿英指出:当时中国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清廷腐朽,列强侵略,各国甚至提出瓜分,日本也公然叫嚣吞并,动魄惊心,有朝不保暮之势。于是爱国之士,奔走呼号,鼓吹革命,提倡民主,反对侵略,即在戏曲领域内,亦形成了宏大潮流,终于促进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对晚清戏曲改良运动历史背景的科学概括。

  这场戏曲改良运动,酝酿、发动于戊戍变法与辛亥革命之间,但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就已露端倪。太平天国政府曾以上帝教义为宗旨,提出禁演邪戏,要求文艺作品绝乎邪说淫词……以阐发乎新天新地之大观。从那时开始,就有不少戏曲艺人直接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最著名的为粤剧艺人李文茂。李直接投身于太平天国运动,曾任大成军陆路总管,并曾编演过反映广州人民抗英斗争的《三元里打番鬼》。同一时期,还有潮剧艺人演出《林则徐》、闽剧艺人演出《古田案》等反映现实斗争的新戏。这些活动,可看作是戏曲改良运动的先声。

  晚清戏曲改良运动,是以上海为中心开展起来的。它包括理论宣传,创作实践和舞台艺术革新三方面的内容。

  梁启超是小说、戏曲改良的最早提倡者之一。他一生写了许多关于小说、戏曲的文章,倡导小说、戏曲应与政治运动密切地联系起来,自觉地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运动服务。为此目的,他极端夸大小说、戏曲的作用,强调指出戏曲有优于他体的四个特点,故中国韵文必以曲本为巨擘。他还创作了《劫灰梦传奇》和《新罗马传奇》两部传奇剧本,发表过《班定远平西域》五幕粤剧剧本,实践自己的戏曲改良主张。尔后,自称为无涯生所著的《观戏记》一文在旧金山发行的《文兴日报》上发表,以热情有力的笔调呼唤着戏曲革新运动的到来。1904年,同盟会会员陈去病联合汪笑侬等于1904年9月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该刊《招股启并简章》说:

  同人痛念时局沦胥,民智未迪,而下等社会尤如狮睡难醒,侧闻泰东西各文明国,其中人士注意开通风气者莫不以改良戏剧为急务,梨园子弟遇有心得,辄刊印新闻纸,报告全国,以故感化捷速,其效如响。吾国戏剧本是称善,幸改良之事兹又萌芽,若不创行报纸布告通国,则无以普及一般社会之国民,何足广收其效,此《二十世纪大舞台》丛报之所由发起也。

  至于该刊办刊宗旨,在简章里说得更为明白,是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唯一之目的,为戏曲改良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法。柳亚子为《二十世纪大舞台》的主要撰稿人,他为该刊撰写了著名的发刊词,对戏曲改良运动的宗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明确提出其根本目的在于唤醒中国民众的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与之相呼应,陈去病先后发表了《论戏剧之有益》和《南唐伶工杨花飞别传》等文章,阐述了戏曲除有移风易俗的教化作用外,尤其强调戏曲的政治教育作用,鼓吹民族民主革命。该刊由于反清倾向过于明显,仅出两期即被清廷查禁。

  此后,在《新民丛报》、《新小说》、《学报》上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倡导戏曲改革的文章,如蒋观云的《中国之演剧界》、天僇生的《剧场之教育》、箸夫的《论开智普及之法首以改良戏本为先》、三爱(陈独秀)的《论戏曲》、无名氏的《论戏剧弹词之有关于地方自治》等。

  这些文章除论述戏曲改良运动的宗旨外,还涉及到以下问题:(1)强调戏曲艺术的社会教育意义及其在群众中的深远影响。如三爱在《论戏曲》中所说:戏园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之大学教师也。(2)要求尊重和提高戏曲演员的社会地位,建立新的演出团体。他们批驳了以演戏为贱业,不许与常人平等的封建观念,据历史考查,戏曲原与古乐相通,亦非贱业,当与文人学士等同。鼓励有志之士积极投身于组织新团体、培训新演员、创办新剧场的活动,以建立一支灌以普通知识,激以爱国热诚,务使人格不以优伶自贱的戏曲改良队伍。(3)批判旧有戏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痛斥旧的戏曲锢蔽智慧,阻遏进化,反对演出那些具有封建毒素的神仙鬼怪戏、淫戏、富贵功名戏,对那些陈陈相因,毫无新词,专演前代时事,全不知当今情形,其于激发国民之精神,存乎古而遗乎今者也不满意,同样应予改革。(4)重视通俗戏曲。对那些广泛流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戏曲,应大力予以扶持和提倡。因为梆子、二簧、西皮三种曲调,南北通行,已非一日,若声色俱佳,则更易感人矣。尤其是西皮、二簧均用官话,人皆能知之,故遂易感人矣。若云俚俗,此即使俚俗人知之。(5)提倡编演新戏改良剧目。主张宜多新编有益风化之戏,即多编多演反映民族危亡、宣扬民主爱国思想、激励民族精神的壮剧快剧。以上戏曲改革主张,虽难免有偏颇之处,但就其主导方面看,始终贯穿着对封建保守思想和复古主义的批判精神,无疑是正确的,在戏曲改良实践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戏曲改良运动的兴起,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参加新戏剧本创作的实践,他们连同戏曲艺人一起,形成为新戏剧本创作的主力。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当时报刊上发表的戏曲剧本就多达169个。若再加上各地戏班编演而未发表的剧本,其总数必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这些剧本,多为资产阶级文人的创作,仍沿用早已过时的传奇、杂剧体制,严重脱离戏曲剧团的实际,虽然力求语言通俗易懂,以便雅俗共赏,终因无法演出,而成为案头读物。其中只有少量的采用皮簧、梆子、京剧、川剧等形式编写的剧本,和演员们自己动手编写的新剧,才适合舞台演出、数量仍颇可观。这些戏曲作品,从总体看,反帝、反清、爱国、革命的作品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它们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变革现实和救亡图存的共同呼声,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与现实斗争相联系,或隐或现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要求,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当时中国人民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其人民性和进步意义是十分明显的。也有个别作品思想倾向比较复杂,甚至公开对抗革命,反对义和团运动,拥戴君主立宪,鼓吹改良主义,表现了落后甚至反动的一面。

  真正将戏曲改良运动的影响扩大到全国并造成一定声势的,还是戏曲界自身响应理论界的号召,在各地涌现的一批积极从事戏曲改良运动的团体和个人。19世纪末,上海已有时装戏的演出。1903年,京剧演员汪笑侬编演《党人碑》,借北宋书生谢琼仙醉后怒斥蔡京、高俅等权臣把持朝政,倒行逆施,矛头直指戊戍政权中的顽固派。次年,汪笑依又编演了新戏《波兰亡国惨》、《桃花扇》、《缕金箱》等一批新戏。1905年,周孝怀在四川成都主持设立了戏曲改良公会,以改良戏曲,辅助教育为宗旨,领导川剧改良运动,集资修建了新式戏园悦来茶园,先后演出了川剧《审吉平》、《活捉王魁》、《三尽忠》、《弦高犒师》等。1908年,由潘月樵和夏月珊、夏月润兄弟合资兴建的上海新舞台,是上海第一座具有近代设备的剧场,编演了《新茶花》、《黑籍冤魂》、《越南亡国惨》、《潘烈士投海》等大批改良京剧。此外,田际云及其创办的玉成班和杨韵谱及其创办的奎德社(以上河北梆子),李桐轩、孙仁玉及其创办的易俗社(陕西秦腔),康子林、杨素兰及其主持的三庆会(川剧),成兆才及其首创的警世戏社(评剧),广东为数众多,影响远及海外的粤剧志士班等,这些团体或个人与政界人士有一定联系,或本人就直接参与当时的政治斗争,对开展戏曲改良运动有明确的宗旨,他们中的主要成员,又都是颇有造诣的戏曲艺术家或作家,对戏曲改良的理论身体力行,组织演出了有爱国、革命思想的各种戏曲剧目。如《新华梦》、《武昌光复记》、《孙文起义》等,在戏曲文学、表演艺术、舞台装置、绘景、灯光、化妆等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改革,因而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和社会宣传效果。有的还设置了专为研究戏曲艺术改良、整理编撰改良新戏和培育青年演员的部门,有力地推动了戏曲改良运动的进展。

  戏曲改良运动的结果是随着它所依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失败而同样以失败告终。然而就其本质来说,是为了解决戏曲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的这一根本问题,这是戏曲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毫无疑问,大方向是正确的。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脱离群众,脱离实践;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政治上复辟,文化上复古,迫使一些戏曲改良团体解体,使戏曲改良运动名存实亡。虽有少数进步艺人仍在继续撑持,终因得不到正确的思想领导,无法挽回其颓势。加之时间短暂,倡导者忽视戏曲艺术本身的规律,不少作品在艺术上还相当粗糙,在大的方面始终难以摆脱旧戏曲的樊篱,这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然而,尽管如此,戏曲改良运动是功不可没的,其大胆探索的精神及其实践的经验也是十分可贵的,它对民国以后的戏曲发展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湖南一镇原党委副书记贪腐细节披露:克扣慰问贫困户的大米、食用油 村干部不堪其扰辞职

  苹果拼了!iPhone 15官旗降至第三方渠道价:同样价格买苹果还是华为小米

  联力 A3 桌面 M-ATX 小机箱上架:26L 容量、网孔散热,439 元

  华为 PC 擎云 W515x/585x 规格公布,首发搭载麒麟 9000C 处理器

客服时间:(9:00-18:00)
(周六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