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a9旗舰厅

你的位置: > 尊龙a9旗舰厅 >

广东会馆 戏梦重温:修旧如旧“金砖”墁地(图)

已阅读:次  更新时间:2024-05-29 13:25  作者:admin  

  今年三月,广东会馆(天津戏剧博物馆)开始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维修工程,十月即将重新开张纳客。据介绍,整修后的广东会馆主体建筑将得到加固,不仅恢复百年会馆的历史原貌,同时将逐步完善参观环境和演出条件,使其成为天津独具特色的演出场所,在这里,体味百年前的津沽戏梦。

  文化学者冯骥才曾在《广东会馆观戏记》中描述了在这座古代雕花戏楼中体味“津沽老戏园”的感受:“第一次这么演是在1991年‘天津杨柳青国际年画节’上。当时的想法是为了叫中外贵宾领略一下天津卫的市井风情。那次的‘活儿’做得够细。开场前,三位话剧演员扮成当年会馆馆主的模样,身着民国初年的长衫,跑到戏楼门口迎接宾客。开场锣之后的冒戏是今世罕见的《跳加官》……那次的看客除去我请来的三十多个国家的文化参赞,还有京都名流如吴祖光、黄苗子、谢添、丁聪、郑榕、杨宪益等几十位,其中多人今已辞世,可是当时他们脸上那种给天津卫的市井味儿迷得瞠目结舌的种种样子,至今还清晰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2007年,“复原津沽老戏园”再度上演,这一次留给冯骥才最深的印象是“筹备工作做得更细”“四出折子戏,都是国戏的尖子”“场场都有天津人所看重的‘绝活’”。与往年不同,“这一次,在‘演看戏’方面下的工夫还要大。不仅桌上的茶水零食,全遵照传统。不仅五香花生、酱油瓜子、陈皮梅和橘子香蕉一样不缺,收藏家何志华先生还邀来二十多位天津老乡热情助阵,他们一律穿上何先生珍藏的清末服装,坐在人群中表演看戏。别看他们不是真正演员,看戏看得入迷之后可就跟‘真’的一样了。开锣之后,几位年轻的‘小贩’先上来卖糖堆、萝卜、烟卷,两位‘伙计’专送热手巾把儿,他们都演得惟妙惟肖。文联的一位懂行同事出了个好主意,另请来三十位老戏迷参差在观众之中。”

  已有百年历史的广东会馆曾经过多次改建,原本地面上铺设的“金砖”如今都已被普通的洋灰地面取代。在此次整修中,“金砖”墁地的情景将再次重现。据工作人员介绍,整修所用“金砖”全部由广东运来。

  关于“金砖”的来历有三种说法,其一,由于这种砖是专为皇宫烧制的,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击时有金石之声,所以叫作“金砖”;其二,这种砖只能运到北京的“京仓”供皇宫专用,所以叫作“京砖”——“京”字与“金”字读音相似,因而“京”字逐步演化成“金”,称为“金砖”;其三,这种特制的砖,从选土到制作砖坯、熏烧、运输、砍磨、铺墁,要耗费极大的财力和物力,价格昂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称为“金砖”。

  “金砖”虽然不是用黄金制作的,但是工艺极为复杂,从选料到烧成合格需要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述了“金砖”的制作过程:选料要选可塑性适当、颗粒细、杂质少的优质易熔黏土,然后浸水将黏土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炼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接着将泥团“填满木匡之中”,“平板盖面,两人足立其上”,研转加压使泥土成形,使砖坯密实而均匀。砖坯阴干后,再装入窑中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经科学测定当时的烧成温度应该在950℃左右。就这样,质地坚硬、敲打有金石之声的“金砖”就烧成了。

  “金砖”的制砖工序极为严格,从选土开始,经过炼泥、澄浆、制坯、阴干,然后入窑锻烧。一块“金砖”的造价,工本银九钱六分,相当于当时一石米的代价。据记载,明朝嘉靖年间烧了这样的砖共5万块,花了3年时间,平均每天只能造5块。

客服时间:(9:00-18:00)
(周六日休息)